Wednesday, June 04, 2008

美東行(I)

來美國快一年了,想在回台灣之前安排一趟美東之行,造訪紐約和波士頓兩個著名的城市。行前從交通工具到出發日期都因紐約住宿問題未能解決而無法確定,試了幾次的priceline.com的訂房,都訂不到理想價位的旅館,最後只好選擇短期出租的公寓。由於紐約地價高,遊客又相當多,所以短期出租公寓的人實在不少,可以在紐約的craiglist上找到相當多出租的廣告,只是有時無法知道房東的好壞。不過由於承租的人多,漸漸地也累積了風評。有不少台灣來的旅客透過中間人的介紹,找到便宜的住宿。有了前人入住的經驗,對後續承租的人大多是一個正向的鼓勵。

紐約的住宿解決之後,其他地方的住宿相對的容易許多,priceline.com上選好城市,即可以從不同分區的旅館平均價格(同一個星級),大致了解各個區域的好壞。加上priceline.com討論群組的競標的分享,只要價格給的適當,得標的機率其實很高。其實為了防止使用者不斷測試底標,因此系統設計使用者每次必須改變競標組合(區域+旅館星級),因此每一張信用卡的出價次數是受限的。這時使用者若有多張信用卡,倒是可以把網頁瀏覽器關掉,重開一次session然後換張信用卡重新競標。

另外一個有趣的網站則是greatfun.com,這是美國人使用coupon文化的另一表現。折價卷不只隨著報紙廣告分送,也有單獨印成本的entertainment book,不過entertainment book是每個城市結集成冊,一本二十五元。greatfun.com則是會員制,每月收費。如同Ruby on Rail創造人David Heinemeier Hansson所言,即使不是成為Google那樣的大公司,只要有400個會員,每個人每月付個40美金,一年也就有20萬美金的營收,網路市場的確大有可為。

行前規劃
紐約的景點不少,博物館,自由女神像,大聯盟,中央公園,百老匯,該從那一個著手?有時沒有目標函數反而讓人無法適從。上網查了各個景點的開放時間,除了了解各個景點的參觀重點,也順便看看最新活動公告。紐約現代博物館每個星期五的下午四點後是免費入場;古根漢博物館則有一個Family Program,一家子人只要十五元;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memorial day也有一個Holiday Monday的節目,入場費用是自由捐贈(前兩個博物館甚至有免費的語音導覽);另外王建民的先發調至星期日等訊息。如此一來,行程的安排就有了優先順序。比較可惜的是星期天洋基的球賽票早已售罄,tickektmaster.com上的票只餘四五百元的票,還有百老匯的現場打折票並不包含Disney系列的小美人魚及獅子王,是我們到了現場才知道事,只能說事前功課沒做好,未能將行程最佳化,還是有些遺憾。

紐約停車記

決定開車到紐約,伴隨的問題就是停車,行前上網查過附近停車場,也相好比較便宜離住處不遠一天26美元的停車場。不過到達住處時發現這條街(33 st.)上似乎是可以免費停車的,由於抵達時適逢下班時間,因此有車位空出來,於是在跟房東確定可以停車後,就將車子停在街上。

有趣的是每個星期二次的單側掃街,依規定早上十點到十一點半間是不能停車的。於是隔天就看到一堆車並排在另一側的路邊,等待著掃街車的到來:十點多警車先行來到,看到路旁並排而停的車並未加以驅趕,顯然這種等待掃街車的景像是天天上演的戲碼。不久掃街車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響來到,同時間一旁並排的車如同上戰場般的一同衝出,碰到搞不清楚狀況的車,卡在中間不動的,便遭到喇叭聲的圍攻。就這短短五分鐘內,解決了未來四天的停車問題。

正高興著要離車,一旁幫人泊車的人提醒我們要待著車上到十一點半,否則還是可能接到罰單。外子叨唸著若是為了掃街而規定不准停車,既然掃完了街,卻還得待在車內一個多小時,實在不人道。猜想這是免費停車的必要成本,如果這個成本太低,可能引來太多排隊的車子,到時警察不處理都不行了。往好處想,每星期兩次的掃街,不僅維護環境的整潔,還兼有將車位洗牌的功能,實在一舉兩得。因此即使這個搶車位的戲碼只有短短十分鐘,仍然伴隨著一個半小時的停車成本,這大概是每個城市的自行發展成的遊戲規則。

Time Squares
時代廣場雖然是紐約的地標之一,但是人潮之擁擠不免讓人聨想到台北西門町,這並不說其它地方就不擁擠,事實上整個紐約到處可見遊客,要不手上拿著地圖,再不手腕上掛著相機。不論是否因為美金貶值,所吸引來的歐洲印度等外國遊客,或是因為其位居世界十大城市之一,總之遊客之多,當地人早已思空見慣。這麼說其實有些酸葡萄心理,因為在匹茲堡常受到當地人熱切地詢問旅遊的目的,但是在紐約已經不再有這樣的對話出現。 

Guggenhaim
古根漢美術館外觀正在整修,為了控制入場人數,我們還在外頭排了好一陣子隊。這天展覽的是蔡國強的回顧展,印象最深的不是現場擺放的展品,而是放映他爆破作品過程的影片。其中有一則是放映他在展覽廳大的畫布上擺放樹枝及炸藥,現場觀眾屏息以待引線的點然,當爆破完成的時候,十幾個工作人員立刻衝到畫布上將還在燃燒的部分拍熄,最後整個畫作被吊起來展示的過程。透過如此方式完成一幅山水國畫,讓人覺得相當奇妙。不禁在想,對於現代美術作品常看的一頭霧水的我,經常看不出其中美的成分,是不是說新穎的作法反而是這些作品的特點?尤其是抽象的藝術品,少了旁白解說,就只能當作門外漢跟著去看熱鬧.雖然藝術音樂作品多是主觀感受,但是文字語言還是最快傳達訊息的媒介,因此MOMA及Guggenhaim所提供免費的語音導覽,對增加大眾接受度來說,是一項相當正面的做法.如果再加上觀眾的意見回饋,或許也可以形成Art2.0。

Statue Cruise
自由女神像是紐約的最後一天行程,雖然已事前上網購票,但是還是不夠早,能夠進入基座參觀的票(價格與一般票相同)早已售罄。更誇張的是,六月份的票也多是如此,唯一有剩餘票的時段多是下午二點半之後以及一大早八點的票.我們雖然買到下午三點的票,但是用過午餐後不久即抵達砲台公園,加上省去現場買票的排隊時間,因此進入安全檢查站的時間還算頗早的.不過驗票的人並未阻攔,因此在安全檢查後,我們即坐上二點的船出發。

放置自由女神像的島其實不大,環繞一週花不了二十分鐘,只是每個人的腳步都放的很慢,走沒幾步就停下來照照相,不論是正面高舉火炬的姿態或是背面踮腳尖的樣子,或許對大部份人來說,一生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如此近距離的欣賞這個雕像。

艾利斯島則是遊船的第二站,這裡有美國不同年代的人口分佈圖,早期移民入境時使用的行李箱展示,另有戲院上演當初移民來到美國的實況.艾利斯島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是個快樂之島,對少數人來說則是island of tears。這少數人在比例上只有百分之二,但是相當於平均一天60人,可見1920至1980間美國移民之熱潮.電影Hitch(全民情聖)劇中,男主角威爾史密斯為給新女友好印象,第一次約會即帶著新女友騎著水上摩托車到移民博物館,並且查到女友曾曾祖父當年移民到美國的記錄,原本以為女友會喜極而泣,沒料到這位女友的曾曾祖父犯了罪,是她們家人不願提起的人。這場浪漫的喜劇即是以艾利斯島為背景,只是比較不浪漫的是美國家族移民歷史中心都是用電腦查詢的,不像劇中是恰巧翻到女友曾祖父姓名的那一頁來的那麼戲劇性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