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rch 28, 2007

終身學習與挑戰自我

前言:這學年,中大諮商中心的老師在校內推廣松濤部落格格,希望藉由此一方式來增加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.當時答應了開闢個人部落格,做為初期示範,但是一直未動筆.總是答應了的事要完成,不然一顆心懸在那,就由此篇開始吧.

三月份的商週書摘介紹了大塊出版社推出的新書--心態致勝,很有趣的將人的心態分為"成長心態"與"定型心態"兩種,並且正面肯定後天的努力對於自我能力開發所做的改變.所謂定型心態指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先天注定,讓人必須戰戰兢兢免得顯現出自己不過聰明;相對的成長心態的基礎信念則是,人的基本素質可以透過努力培養.因此在定型心態的世界,失敗指的是遭遇挫折,表示一個人不夠聰明.但是在學習心態的世界,失敗指的是沒有成長,沒有充分發揮潛力.就像是我們常說的,與昨天的自己相比,挑戰自己,而非與別人相比.換句話說,一個人的智力(IQ)多少,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個人"當下狀態"的智力(IQ Status),因為透過學習與努力,才是成就傑出的關鍵.

回想起這學期研究所課程第一堂課自己對學生曾所說的話:有時自己不太喜歡重複授予同樣的課程內容,只因當中欠缺新的挑戰.就像是已會了的加減運算,對成人而言再無重複的興趣.當然學心算的人會將計算速度做為另一種指標,做為另一種挑戰,因此全然是個人興趣與否所做成的差異.所以對於任課來說,自己其實要挑戰的是如何讓學生更了解其中的原諉.因此隨著比較的標準不同,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也可以找出挑戰的樂趣所在.

只是這樣的挑戰熱情好像在這個社會消失了?當下我們常聽到追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差事,似乎不再推崇把事情做好這樣的態度.換言之,那種與生俱來的求知欲,跌倒了就爬起來的學習熱忱,隨著年紀的增長已不復存在.作者解釋原因即是定型心態作崇.有些人害怕挑戰只因擔心自己顯得不夠聰明,因此不需做事也就不會顯現自己不會.我想包括學生上課不敢發問,也是如此原因.換個角度,如果可以抱持成長心態,把聰明與否也當成一種狀態,學習本來就是用來改變自己的IQ狀態,是不是比較沒有發問的困難?我想起另一句話,學問學問,要學要問,要能講的出口才是真正的學問.

話說回來,會失去學習的樂趣通常是反覆的挫折:成績不理想與父母師長的要求,尤其是關鍵因素之一.很可惜的是我們必須要用年紀來劃定學習的內容,事實上每個人的發展有其步調,對於小朋友,我們有很大的容忍力,畢竟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,但是對於中學學生,似乎又常常忘了這回事.無論如何,保持學習的樂趣,找到興趣所在,挑戰昨日的自己,是成功與快樂兼得的好方法.

結論是你對自己採取什麼樣的看法,會深深影響你的生活方式,不論先天的才能性向為何,都可以經由挑戰自己獲得改變並成長.